首页 碑帖 明拓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
明拓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
0
年代:明

来源: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   

尺寸:1张 220×97厘米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螭首龟座,通高312厘米、宽103厘米。碑阳圭形额内刻佛龛,浮雕一佛二菩萨,龛中央刻“释迦牟尼像”五字及其像,右刻“大势至菩萨”五字及其像,左刻“观自在菩萨”五字及其像。龛下横刻楷书“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因”字在释迦牟尼像下,按《华严经》“通至佛果故名道”,释迦牟尼为果,上达至果即为道,因而省去了“道”字。碑文楷书34行,行73字,李俨撰文,欧阳通书。碑首两侧刻减底浮雕花纹,碑座两侧各刻一组高鼻深目卷发的异国装束的人物群像。碑阴上部刻北宋成平元年(公元998年)僧梦英诗,额雕佛龛,龛内为梦英和尚的浮雕坐像,下沿有横行楷书“梦英大师像”五字。道因法师是唐代名僧,曾助玄奘译经,此碑为其弟子玄凝唐龙朔三年(663)镌立。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欧阳通,字通师,潭州临湘人,欧阳询之子,新旧《唐书》绵有传。欧阳通师承父法,刻意临摹,锐志钻研,后与父齐名,世称他们父子的书体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这在此碑帖中多有体现。此碑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怯,但锋芒棱角太露,这既促成了欧阳通书法的多鲜明特色,也带来了其另一方面的局限,即“少含蓄之趣”(杨士奇)。清何绍基称此碑“险劲横铁,往生育突过乃翁”。

湖南省博物馆藏的《道因法师碑》整纸拓纸,刻工精致,拓工精细,字迹淡雅而清晰,转折、牵丝等地方丝毫没有漏刻或误刻的痕迹,保存相当完整,极为难得。特别珍贵。  

  • 相关论文
  • “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工艺特征

    明清以迄现代,许多著名的金石学家、碑帖鉴赏家在其所藏所见历代碑帖拓片的题跋著录中,从不同的角度加入了他们关于拓片工艺的审美评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拈片制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前人碑帖题跛著述的解读与印证,分析归纳出前人关于“精拓”本碑帖拓片的一般工艺特征,即首先必须满足“真切地反映刻石文字的原始风貌”的前提条件,其次则是纸张、墨色等。前人所反复强调的,是拓片所得文字的笔画精神之美。而从技术上讲,苟能使拓片中的古人书法“字字清朗”、“形神完美”,则其“黝然深润”的佳妙墨色,也就庶几可近了。

  • 石鼓文拓本汇校——并录湘博善本

    碑帖校订一门,先贤时彦各擅其能,所作甚夥,究其根本,是为资料收集、比对考查、排列筛选。今参欧阳辅《集古求真》、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石刻见闻录》为主要蓝本,其余零珠片王则辅以杨殿殉《石刻题跋索引》为目逐条梳理——文献汇校。与此并行之者,以湘博万余件拓本逐一审查——实物汇校。兹选《石鼓文》一刻为实例,一则做学理上的尝试,兼以“碑帖数据库”为长远写作目的,为来日典藏数据库共建共享恪尽守藏人之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