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法 何绍基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
何绍基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
0

纸本  

163×30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苏轼文风闲散,又极具智慧。何绍基此屏书法当为盛年所作,大气磅礴。优美的文字配上畅快淋漓的书法,不得不令人心生愉悦。


【释文】(1)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2)而已”。予亦以为:“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3)谷叙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4)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5)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恠其不在纸裹中(6)耳”。余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穉盈门,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7)而有征。使瓶有储粟,(8)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书坡语,西汀二兄属,子贞何绍基 

 

跋文:

1)此当先生中岁所出,然神妙已不可及。熙注

2)书家以中年之作为最佳妙,盖少年未精其诣,而晚岁则又不免率意行之,此为贞老中岁之书,良可宝也。蒲焕俎

3)此何丈子贞为长沙周西汀京北,所书者。西汀为余弟妇之家兄,其人谦光大雅、卓尔不群。固戚邻中之铮铮者。西汀时因移居浏塘遂以此幅相赠,今西汀之墓拱矣,每见此幅辄为腹痛。光绪壬午(1882)春余以此幅归之雨楼十一侄,雨楼其永保之。毋饮堈面泣为萧翼所得也。六十九老人春禧记。

4)余以此幅归之雨楼者,以雨楼系西汀之甥也,不料余跋就,尚未送去而雨楼忽一疾不起,真意外之灾。兹归之贡廷侄孙,其永宝之可也。春禧又记。


  • 相关论文
  • 楚系青铜器研究

    楚系青铜器研究

  • 粉铫考

    安徽寿县被误认为的铜舟应该定名为粉铫,它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粉铫”自铭器。东汉、魏晋时期炼丹术盛极一时,粉铫就是烧制胡粉的专用器皿。粉铫铭文误释的“涂”、“洀”,实为“丹”、“𣲥 ”。“丹”是丹砂,丹砂的主要成分是水银;“𣲥”本义是涂丹,此铜粉铫之“𣲥”即“黄白涂丹”,以丹砂为媒介的鎏金鎏银工艺。曹操曾称纯银粉铫为御物,而寿县粉铫亦有鎏金银装饰,可见此粉铫为贵重之器,墓主或为侯王。粉铫的铭文同时证实,汉代漆器上“𣲥”不能释作它字,所谓“𣲥”和“𣲥工”只能是涂丹,而决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