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文物- 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马王堆汉墓文物
  • 竹笛

    年代 : 西汉

    竹质,一端有竹节封口,一端开口。封口一端其侧有长方形吹口。开口一端起依次有六个洞眼,周围削成平面。

  • 《杂禁方》

    年代 : 西汉

    本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根据其古禁方的内容,命名为《杂禁方》。本书虽非医术,且涉及迷信之事,但作为与古医书同时抄录并出土的文献,仍有其相应的史料价值。

  • 帛书《刑德乙》

    年代 : 西汉

    右起上半部绘有朱、黄、墨3色相间彩绘的刑德九宫图和干支纪年表;右起下半部和左边均为朱丝栏墨书隶体字,共5000余字,部分文字有朱点起首,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刑德运行规律的解说和对“刑德九宫图”的诠释,以及关于以云气、风、雨、雷等天文气象占测战争胜负吉凶的规定。该篇是研究汉初刑德思想理论的重要资料。

  • 木犀角

    年代 : 西汉

    木犀角是一种丧葬用品,为犀牛角之冥器。因犀牛为稀有动物,所以贵族们常用木质犀角作为随葬明器,以此作为墓主人财富的写照和象征,它主要流行于汉代。

  • 《阴阳十一脉炙经甲本》

    年代 : 西汉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共37行,原无篇名,亦无章目,据其内容可分为足巨(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肩脉、耳脉、齿脉、足巨(太)阴脉、足少阴脉、足厥阴脉、臂巨(太)阴脉、臂少阴脉等十一节,且以阳脉在前,阴脉在后。

  • 篆书《阴阳五行》

    年代 : 西汉

    篆书《阴阳五行》,又名《式法》,现装裱成39页大小不等的帛片。该帛书内容主要是关于干支、二十八宿、天一运行的记录和有关方位、四时、月令、择月等方面的占验,其内容非常丰富。

  • 《出行占》

    年代 : 西汉

    《出行占》内容是讲不同时日、时段出行时的各种吉凶、宜忌事项,性质与《日书》相类。一般属于占卜人行程已定,出行前先问方向的吉凶,再问出行结果、道路是否吉利。

  • 《刑德》丙

    年代 : 西汉

    现存原物共揭裱为18页残片,从残存的片段文字看,其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位于帛书右上方并列的三个图,均见于帛书《阴阳五行》乙篇;第二部分是位于三个图下方及左侧共约73行文字,内容虽包括有刑德占方面的信息,但更多的是与《阴阳五行》乙本的相近的东西。

  •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

    年代 : 西汉

    前段为《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后段为《导引图》。《却谷食气》末了,紧接着抄录《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两书笔迹一致,中间不另分行,且相接处有缺损,见不到区分标识。

  • 帛书《杂疗方》

    年代 : 西汉

    《杂疗方》单独抄在一幅高24厘米帛上,有40块断片,现揭裱为4页,现存文字约79行,大约有45条医方。

  • 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

    年代 : 西汉

    帛书《老子》甲本及卷后佚书合抄在317厘米的长卷上。文中不避汉高祖刘邦的讳,其抄写年代当在刘邦称帝(公元前206年)之前。

  • 帛书《脉法》

    年代 : 西汉

    帛书《脉法》是古医家传授弟子应用灸法和砭法的一种民间教材。全文仅300余字,出土时已严重残损,漫漶难识者近半数,帛书整理小组乃根据原文首句的“以脉法明教下”而命名为《脉法》。

  • 帛书《阴阳脉死候》

    年代 : 西汉

    这篇帛书主要论述在三阴脉与三阳脉疾病中所呈现的死亡症候及有关理论,认为三阳脉属天气,主外、主生,三阳脉病一般不至于死,其中只有折骨裂肤,才有死的可能性。

  • 黄杨木梳

    年代 : 西汉

    出自辛追墓的单层五子奁内。马蹄形。19齿。古人用梳梳理头发,以篦清除发垢,梳、篦总称为“栉”。

  • 黄杨木篦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墓)出土。 长8.5厘米、宽5厘米。 梳妆用具。

  • 长柄大竹扇

    年代 : 西汉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柄长176厘米、扇面宽45厘米。 以细竹篾编成,扇面边缘包素绢。

  • 小竹扇

    年代 : 西汉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柄长52、扇面宽22厘米。 竹扇内侧缘用细竹竿作骨,延伸缘骨并用竹篾编成管状的柄,再裹以锦条。

  • 错金铜弩机

    年代 : 西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 长15厘米。

  • 角质短剑

    年代 : 西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长78.8厘米。 此剑器形完好,外套剑鞘制作精细。

  • 小铜鼎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通高4.8厘米,口径6.5厘米,耳高0.5厘米,足高0.3厘米,耳宽1.2厘米,重137克。 口微敛,深腹,竖耳,圜底,小蹄足。

  • 铁夯锤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口径6厘米,高6.3厘米,底径5.2厘米,厚0.5厘米。 遗存在墓坑填土中的筑墓工具,发现在距坑口深3.6米处。

  • 玉璧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内宽7.4厘米,外宽4厘米,厚0.4厘米。 马王堆汉墓出土玉器极少,只在利苍墓中发现数件,且大多为小饰件。此璧是其中最大的1件。

  • 角质箭镞[zú]

    年代 : 西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 长5.3厘米、宽1厘米;长5.7厘米、宽0.5厘米;长5.3厘米、宽0.9厘米;长5.3厘米、宽0.9厘米。 角质三棱形镞,尾端可插入杆内。

  • “君幸食”漆耳杯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长18.6厘米、宽17.8厘米、高3.6厘米。 饮食器,因两耳像雀之双翼,亦称“羽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