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全部藏品
  • 兽面纹罍

    罍为酒器。也可作水器。《诗经•卷耳》中有“我姑酌彼金罍”句,金罍即青铜罍,说明罍是盛酒用的;《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水于东,有枓。”罍又有盛水的用途,宋代以后主要为水器,祭祀时与洗配套。此罍直口,鼓腹,平底,肩腹部有两个牛首衔环,腹部饰兽面纹,肩部一侧铭:“知县燕寿、县丞杨海、主簿王诚,主簿白玘,典史徐明”,下镌“成化辛卯岁造”。肩部另一侧铸“教谕徐绶,训导陈安,训导郭鈜”。万历《溧水县志》卷一《沿革表》中正有上述官师的记载。溧水县为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明朝初年溧水属京城应天府直辖,京师移至北京顺天府后,应天府为南直隶,溧水为南京直辖。由此可知,此罍应为溧水县铸造的儒学祭器。

  • 狮纽炉

    年代 :

    通高66,口径32厘米 香炉。由身和盖两部分组成,炉身两侧的朝天耳作弯曲状,此类耳多见于明清时期。腹下三兽足,足趾分开。盖顶部塑狮踏绣球为钮,狮作蹲卧状,圆目,张口露齿,侧首平视前方,狮尾上扬。狮口与炉身相通,炉内的香烟通过狮口向外吐出。构思巧妙,制工精致,是清代香炉中的优秀作品。

  • 洒金香炉

    年代 :

    香炉。龙形耳,龙首枕于尾上成一环。炉身洒金,所谓洒金是指漆底上置金点或金片后再罩漆的装饰工艺。金点、金片在一件器物上,金光闪闪,显得富丽堂皇。颈部饰双龙捧寿纹,三足正面饰双龙献寿纹。炉外底壁有云纹、海水和龙纹,中心有“大明宣德年制”。从龙的形状看,为清代仿制。此炉造型特别,纹饰寓意吉祥,富有艺术感染力。

  • 狮龙纹香炉

    年代 :

    香炉。盖为张口戏绣球的狮子造型,镂空处可以散发出熏香的气味。两耳为回首弓身的三爪蟠龙,龙作张口长啸状;肩部饰有莲瓣,此类莲瓣纹在明代器物上常见。腹部饰有一龙一凤,龙凤都有戏珠一枚,龙为四爪,脚踩祥云,凤也有祥云装饰周身,凤翼微张作飞翔状。三个炉足为鬃毛散张的狮头。三个足底分别铸有“正”、“德”、“年”三字。整体造型精美,做工精致。

  • “宣德”龙纹香炉

    年代 :

    香炉。直颈,鼓腹,下有三兽足,体型较大,应是用于宗教场所的供奉。口沿两侧盘龙形耳,以榫卯结构插入口沿,龙尾铸于炉腹部;龙目凸起,口张齿露,给人以奋力外伸的感觉。炉肩部饰莲瓣纹,腹部饰以海水纹饰,一龙游弋于其中。炉底有:“大明宣德五年监制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铭文。香炉整体造型庄重,纹饰生动。

  • 龙耳香炉

    年代 :

    焚香器具。香炉的形状多样,有的置于桌上,有的持于手上,有的供于佛前,此炉形体不大,可作供器,也可能为书房用具。此炉椭圆形,椭圆形口,两侧有龙耳,龙首上升,身作弓形。腹部两边饰对称的两龙,底部有铭文“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此炉造型独特,胎体厚重,制作精致,为明代铜器精品。

  • 烛台

    年代 :

    烛台下有三足支架呈鼎立之势,装饰意味较强。支座上安放一瓶形器作为烛灯握手,瓶口内插一枝盛开的花朵,作为灯盘。造型简洁,新颖别致,为清代铜烛灯精品。

  • 人形烛台

    年代 :

    此烛台铸成罗汉持宝瓶状。罗汉作半蹲半跪状于方形台座上,头顶灯盘,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上举扶持灯盘。灯盘中心烛台为一葫芦形宝瓶。此烛台设计巧妙,人物形象生动,含义深刻,为明代铜质烛台精品。

  • 狮身龙柱烛台

    年代 :

    烛台。灯座为一头昂首扭头、啮牙咧嘴的卷毛狮造型,四足各踏一球;狮背上横坐着一个头戴高帽,足蹬长靴的人,既是装饰又是灯的握手,构思巧妙;人头顶着用莲花装饰的灯盘,盘中圆形灯柱上装饰着攀爬的龙纹。此灯造型诡异,纹饰流畅,不失为铜灯精品。

  • 狮形烛台

    年代 :

    烛台。方形座,上一立狮张口突眼,毛发曲卷有力,身体与四腿都显瘦长,狮身鞍辔、系铃齐全,背上有突出的圆管状口,作插放蜡烛用。狮子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汉代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由于佛教对狮子非常推崇,因此狮子也随着佛教扎根于民间,并被视为“百兽之王”,具有驱灾镇邪、平安吉祥的象征。

  • 仙鹤烛台

    年代 :

    烛台。仙鹤造型,立于方形台座上,回首挺立,口衔宝珠,背负烛台。微微向前倾斜,造形优美,工艺精湛。一般为佛堂前贡器,其作用是燃灯照明。仙鹤造型寓意吉祥长寿。

  • 果盘

    年代 :

    供器。此盘造型奇特,全器镂空。上部为镂空形圆盘,盘中空,从两边的榫眼看,原来可能有覆于其上的镂空罩。球形镂空盘身,下有圈足支座。从形制方面看盘大于球形盘身与支座,上宽下窄,具有平衡美感,再加上整器镂空造型,独具匠心。疑为佛堂前盛贡果的用具。

  • 鸟座杯形器

    年代 :

    供器。杯座造型较为少见,圈足上有一鸟,鸟的铸造十分俊秀。腹部铭文记载此器为黄诚钰及其家人在咸丰六年(1856)铸造,用于供奉其先祖昭德尊侯神像。湖南宜章县石虎山有一个武陵侯祠,是湘、粤各地为纪念唐代都统大将军黄师浩而奉旨于大顺元年(公元890)修建的。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加封:名称为广惠侯、灵佑侯、显应侯、昭德侯、灵应侯。元世祖御赐铜印为“敕封广惠昭德尊侯”。此器或许供奉此祠。

  • 龙纹龙座花瓶

    年代 :

    供器。花瓶为侈口,鼓腹,圈足,下以瘦长而遒劲有力的龙为座。瓶身上装饰一龙,两条龙上下张口对视,给人一种双龙出海的画面感。龙为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受到众人的宠爱,而以这种龙的造型来制作的花瓶却很少见,其创意新颖独特,做工精致。

  • 龙耳三足壶形器

    年代 :

    壶为酒器或水器。此器造型奇特,颈部较长,两侧有龙耳鋬,下有三兽足。商周以来的壶一般无足,此器有足,改变了壶的形制。同样形制的壶也见于福建南平的宋元时代窖藏,或许是元代兴起的一种铜壶形制。此壶器底有一圆孔,不能盛酒或水,或许为供器,其用途有待于探讨。器身饰蕉叶纹、蝉纹、兽面纹等,制工精细,纹饰优美。

  • 傩公傩婆像

    年代 :

    傩公和傩婆是苗族神话传说中的始祖神,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平安、五谷丰登、儿孙满堂、凡事兴旺的福星。二神常被制成木雕头像,举行傩祭仪式时将两尊神像供于方桌上。傩公铜像头戴盘巾,身着长衣,盘腿交叠而坐,上身微微前倾,左手持物,微斜靠于木凳,神态安详。傩母铜像塑半身像,头戴华丽银饰,身披云肩,面目慈祥。这两尊铜像造型简洁生动,制作精致小巧,可能是随身所携的护身神祇。

  • 真武大帝像

    年代 :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道教尊奉为北方玄武神,在道教经书中描绘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十分威猛。起初在道教中的地位并不高,因后世王朝的政治需要而被尊崇为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像长发披肩,面目威严,身着垂足长衫,袒露胸肌,双手垂膝,跣足外露,端坐于方形坐榻之上,前面脚间塑有一小玄武相伴。此尊铜像铜质细腻,造型简洁古朴,帔帛、配饰、衣袖极具动感,更加烘托出勇武、威猛之势。

  • 鎏金文昌像

    年代 :

    通高33厘米 文昌像头戴文昌冠,身穿蟒袍,腰束玉带,端坐于方形坐榻之上。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六颗星统称文昌宫,最末一颗是主管官禄的文昌星。北宋时期,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成为读书人的幸运之星,并演变成朝廷官员形象。此尊造像生动写实,颇具艺术气息。

  • 关公像

    年代 :

    关公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名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一生戎马,纵横驰骋,神勇天下。关公的事迹广为传颂并被逐步神化,又经历代帝王褒奖加封,广建庙宇供奉;后来又成为维护佛教的护法神,享受寺院香火。关公的塑像很多,大致有文相坐像、威武站像和戎装骑马像三大类。此尊造像为文相坐像,头戴巾帻,身披露左肩衣,正坐于方形座上,左手置于左膝,右手抬起于胸前,显出威严与正直。造型质朴生动,体现了关公的智勇与忠义。

  • 孔子像

    年代 :

    孔子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被尊为圣人,历来受到世人景仰。此像头梳发髻,长髯飘飘,面带笑容,身着通肩落地长衫,腰系博带,足蹬礼靴,双手相叠于胸前,一身儒家布衣学者打扮。此像铜质精良,工艺精湛,为工匠精心力作,颇为少见。

  • 鎏金大威德明王像

    年代 :

    此尊明王铜像有三层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身挂骷髅串珠,主臂持金刚杵和骷髅碗,多臂左右呈两扇面形排列,右腿屈,左腿伸,双臂拥抱明妃,站立于方形莲花座上,整个身姿左高右低,形成强劲的动势,硕大的水牛头凸现威猛无敌之力。通体鎏金,嵌绿松石,造像精细规整,工艺精湛,是佛教诸神中造型最复杂的一尊,制作难度大,是佛教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 鎏金大威德明王像

    年代 :

    大威德明王头戴火焰宝冠,面目狰狞,身长六臂,主臂持金刚杵和骷髅碗,四臂伸张,手持莲花与法器,身披帛带,腰挂骷髅串珠,右腿屈,左腿伸,呈站立姿式,整个身姿左高右低,形成强劲的动势。明王是金轮炽盛光佛为降伏诸魔障而示现的威猛恐怖化身。佛教把影响修道的一切精神和物质因素视为“魔障”,对这些魔障,佛教显宗主张以主观努力去削除,而密宗则主张借用佛菩萨的智慧威力予以摧破和降伏。

  • 鎏金文殊像

    年代 :

    文殊菩萨头戴五叶宝冠,宝冠叶片作镂空状,身披天衣,衣着轻薄贴身,胸悬璎珞,双手持莲花施依印,莲花上有一经书,结跏趺坐于仰覆莲花座上。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对称分布,边缘饰连珠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整体造型典雅端庄,神态逼真,通体鎏金,做工精细,为明代佛像精品。

  • 鎏金观音像

    年代 :

    头像为五层,每层三面。三层九面为观音,观音之上为忿怒面,最上为如来佛寂静相。主尊观音面容丰润,五官精致,肩宽腰细,袒露上身,披帔帛,挂璎珞,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之上,四臂分别施与愿印、持莲花、水瓶与念珠。造型端庄,比例匀称,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通体鎏金,工艺精湛。

  • 上一页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下一页
  •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