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件- 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杂件
  • 黄褐色缠枝牡丹纹绫开裆裤

    年代 :

    元代贵族妇女着装。夹裤,两外侧开中缝,褶裥。腰后开口有系带。面料纹饰为缠枝牡丹。牡丹在中国古代有富贵吉祥的寓意,是古代服饰中常见的纹饰。

  • 菱形花卉纹罗对襟夹衣

    年代 :

    元代贵族妇女所用时装。对襟夹衣,面料为绞经织物花菱形卉纹罗,里为绢。对襟开叉,襟上无纽袢,穿著时两襟可以敞开。

  • 金黄色牡丹莲花童子纹绫

    年代 :

    服装面料。质地为绫。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盛行于唐宋。面料织纹为童子在缠枝或对枝的牡丹、莲花之中嬉戏玩耍的场面,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黑色菊花串枝纹罗

    年代 :

    服装面料。质地为交经丝织物罗,纹饰为串枝菊花。在古人心目中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故也被用作服饰纹样。

  • 浅棕色绉纱手帕

    年代 : 战国

    手帕属于古代女子的闺私用品。这件浅棕色绉纱手帕的轻薄程度相当于现代的真丝乔其纱,说明当时楚国在纺织生产上已经相当高超。绉纱又称“谷”,与纱在结构上虽都属平纹组织,但它的工艺技术比纱要复杂得多,首先是经丝要强捻,捻度一般在1 0 0 0 捻米以上,另外就是采取Z 捻和S 捻的丝按某一比例相间排列, 织物煮练定形后, 便呈现凹凸皱蜤。在古代往往把谷和纱说成是同样的织物。

  • 褐地“女五氏” 矩纹锦

    年代 : 战国

    服饰用料。由二块锦拼缝,在锦的一边有0.8厘米的黄绢作边,绢上墨书有“五女氏”三字,在锦面上盖有朱印一枚,印呈长方形,由于丝织品已残,印已残缺。

  • 云纹漆几面

    年代 : 战国

    家具。足残,几面作长条形,黑漆为地,浅刻云纹,两端雕刻变形兽面纹两眼圆睁,看似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也似镇墓兽的眼睛。造型精巧,几的整体线型与云形纹饰形态相一致,生动流畅,雕刻技法简练而娴熟,极富想象力。几是供人们倚凭休息之用具,是我国家具中较早出现的一种类型。

  • 云纹漆耳杯

    年代 : 战国

    饮食器。木胎。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口沿内外侧及两耳髹黑漆,朱绘花瓣状云纹和间隙饰朱色小点旋涡纹,并以此为基本图案组成二方连续,富于简洁的装饰意味。

  • 漆绘陶钫

    年代 : 战国

    尺寸:高37厘米、口径11.1厘米来源:湖南征集酒器。器身合模制成,器表磨光髹黑漆,加彩绘,近口处有三角形纹,腹上部有带状菱形纹。凝重的黑漆地上,施以朱漆,使得这件陶器具有一种漆器美的意味。 

  • 木镇墓兽

    年代 : 战国

    镇墓兽身和座分别用整木雕刻而成。兽身作立柱节状,身部棱角分明,兽首雕成卷云状,两眼圆睁,口吐尖舌,狰狞可怕,头顶有供插鹿角的两个方孔,但鹿角已朽,颈部弯曲,身绘云纹。兽座作方形,下有方形凸榫插入方形座的凹榫内,座上有横或竖的宽凹槽,以增强其变化。全身髹黑漆褐色绘云纹,增加了镇墓兽的神秘感。

  • 龙凤纹漆盾

    防御性武器,用皮革制成。漆盾上面两角作圆形,类似葫芦,下面两角方形,中脊稍隆起。一面中间有执手,执手上、下端有筒状错银装饰。两面均髹黑漆,用赭、黄色漆绘出生动的龙凤纹和云纹,颜色鲜艳,制作精美。

  • 漆耳杯

    年代 : 战国

    饮食器。木胎,胎质较薄。杯外壁、口沿及两耳髹黑漆,内髹朱红漆,两耳内外侧及口沿朱绘花瓣状云纹,间隙饰朱色小点旋涡纹。新月形斜圆双耳,杯耳与杯口形状和谐统一,形态秀美轻盈。

  • 彩绘漆几面

    年代 : 战国

    几面呈长方半弧形,两端有三条细长的足,足已残。几面上以黑漆为地,用棕、红、黄漆彩绘夔凤相缠的纹饰,四周以三角形云雷纹陪衬,云雷纹中填以金色。足上绘夔凤颈首,下饰三角形云雷纹。造型精巧,色彩鲜艳,纹饰秀丽,线条流畅。

  • 狩猎纹漆樽

    年代 : 战国

     通体器壁以黑漆为地,采用了堆漆技法,用朱色等表现五层不同场景和人物,第一、三、五层以二方连续的变形鸟头云纹相间。第二层为狩猎纹,绘一猎人正张弓待发,在追赶一野牛;野牛前有一持戟猎人追来刺杀,随后有一猎犬正在追逐一兽。第四层为两只鹤正在争食,另一长尾鸟正快步赶来欲夺,最有趣的是一长者牵着一猴,面向两只奔跑而来的兽。此樽构图想象丰富,笔法简练,神情生动,充分显示出楚国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 漆方耳耳杯

    年代 : 战国

    器内髹红漆,外表髹黑漆;耳面和口沿内外侧绘几何云纹、漩涡纹。纹饰简洁,生动流畅,洒脱舒展;形制特别,两角挑起如翼形的方耳,为楚国所独有。

  • 玉蛙

    年代 :

    玉质黄色,带红棕色沁。玉蛙作蹲伏状,双眼圆凸,前肢环抱收于腹下,后足屈肢,背部凸起,予人即将跳跃的动感。

  • 中国人民邮政西南区邮票加盖“改作贰仟圆”

    发行方:中国人民邮政西南区(成都),时间:1949——1950年,原面值:200圆,加盖:改作贰仟元。经过多年战争,解放初期通货膨胀极其迅速,200圆的邮票面值已经不小了,还要改作贰仟元,是当时经济状况最直观的反映。

  • 滑石象牙

    整器略呈弧形圆锥体。前端尖尖上翘,后端浑圆实心。滑石象牙流行于汉代,应是真实象牙的明器,汉墓中还见有漆木象牙出土,亦是明器。因大象是稀有动物,象牙尤为名贵,所以贵族富人常将木质或石质象牙用于随葬,借以显示墓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 滑石兽面

    兽面近圆形。额戴冠帽,帽上起檐,共分三片。正中一片凸雕一人形,双手上举,双足下蹲;左右两片略向内卷并阴刻线条。怒眼圆睁,眼珠突出。双眉上翘直入帽檐,眉下两个小圆环似为双耳。鼻梁扁平宽大,阔口獠牙,上唇圆弧,露出八齿,两侧又各有一獠牙,无下颌。双眼上下各有两对小圆孔,面部表情威严肃穆。该兽面采用透雕、浮雕等手法,雕刻极为精细,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 滑石兽面

    脸形方正,头顶戴冠。冠帽上翘,正中阴刻两组菱纹,两侧阴刻竖线及涡纹,帽檐共有八至十个镂孔。两眉上挑,呈倒八字形,眉上又伸出双尖角。双眼窝近三角形,眼珠向外爆出。面颊鼓起,鼻梁隆起作半圆管状,下端两鼻孔亦呈半圆管状。上唇作横卧S状,口与面等宽,有六齿,两侧各有一犬牙。面部和嘴侧又有六个圆形小孔。兽面与人面的形态相似,眼、鼻、口、舌、眉的分布较为合理。其基本上是按人面的造型而设计的,但表情夸张怪诞,威武可惧。

  • 滑石兽面

    面部近椭方形。头顶有三个菱形突起,似三束发辫。眼窝为椭圆形,中间未刻画眼珠。鼻梁略突起,下端鼻孔外露,面颊两侧各有一上翘尖角。嘴小而凸,有上下唇,口内露出五小齿。颧骨演化成突起上曲的骨架,两腮突出,左右各有一个椭圆形镂孔。下巴完整,近下唇处有四个圆形小孔。通过对滑石兽面的印痕分析,古人在雕刻这种兽面时,应先绘有一图样,然后将其贴于滑石板上,再进行雕刻。其五官刻画则采用了夸张手法,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

  • 滑石猪

    圆雕,长条形。嘴巴较长,上吻微翘,两耳斜上竖起。以阴线绘出双眼、前额和嘴,吻部刻出两个鼻孔。四足屈曲,伏卧于地,猪尾向内翻卷。这两件滑石猪看来浑圆温顺,给人以富裕满足之感。猪是财富的象征,汉代丧葬中,亡者手握猪形雕饰,意为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

  • 滑石鸟

    整体造型圆雕而成,眼睛、翅膀、双腿和爪等细部则为阴刻。鸟回首曲颈贴于背上,双腿弯曲伏于地,似在闭目小憩。这两件滑石鸟为同墓出土的一对,具体为何种鸟类尚待查证。雕塑憨态可掬、生动传神,为研究汉代丧葬礼仪和圆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 滑石龟

    用圆雕手法塑造出一只伸颈出头、四足站立、背部隆起的乌龟,可惜头部已残。背部阴刻数条横竖线条,形成多排方格以表现龟壳。此龟神形兼备,体现出汉代工匠圆熟高超的手艺。龟是长寿的动物,又是文化意义上的四灵之一,寓意吉祥,作为一种祥瑞之物陪葬,给亡者带去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