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杂件
  • 滑石剑珌

    正视为束腰梯形,横截面则略呈菱形,上有一长方形孔用来安剑鞘的榫头。双面饰勾连云雷纹。剑珌是安在剑鞘尾端的饰件,又可保护鞘尾,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说文》释曰:“珌,佩刀下饰,天子以玉。”贵族用玉制作,民间随葬则用滑石明器代替。

  • 滑石剑璏

    顶面长条形,略呈弧形拱起,两端出檐,下端有用于穿系的方孔。顶面浮雕一长尾兽,兽作迈步向前状,同时回首张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剑璏为鞘外的扣饰,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穿系于腰带,将宝剑佩戴固定在腰间。

  • 滑石剑格

    灰白色。整器中间较厚,两端略薄,正中一道竖向凸脊。中部上端内凹,下端则略呈尖状突起,内有一心形穿孔。剑格正面阴刻一组变形兽面纹,背面饰以两行涡卷纹。制作较为精良。剑格亦称“护手”,在古代又称“剑镗”,使用时将其套在剑身与剑柄之间的位置上,用于挡隔,起到护手的作用。

  • 滑石剑柄

    长条形片状,浅浮雕,正反两面纹饰相同。中间一个双层台将剑柄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雕刻抽象羽状纹,下部雕刻壶身置于几上。剑柄是剑具用于手持的部分。此滑石剑柄虽为明器,但雕镂精良,纹饰独特,是馆藏中唯一的一件,较为珍贵。

  • 滑石棋子

    一套共十三枚。均为规整长方体,大小基本一致,制作较为精致,外表打磨光滑。类似的滑石棋子,馆藏共有三套。棋子应为汉代博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具盛行于汉代,在汉画像石、画像砖、漆器和陶器上都能看其身影。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一件完整的漆木博具,内有大小两套象牙棋子,其中十八枚小棋子与此组滑石棋子尺寸相当。这些出土的博具实物及明器,说明博戏在当时是一种颇为流行的娱乐活动。

  • 滑石编磬

    乳白色,一套八件。每件均近似“人”字形,扁平体,大小相差无几。正中有一小圆孔,用于悬挂。磬的两面均有阴刻线条,为“人”字形外框内饰潦草的菱格纹或锯齿纹。编磬即是将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与编钟配合,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实用编磬多有彩绘漆木架,磬体用玉或青色石灰石制作,通常十六面为一组。

  • 滑石璧

    个方格内又饰一谷纹。这件滑石璧的大小、形制和纹饰都是仿玉璧的。玉璧和玉圭都是古代重要的仪礼用玉。

  • 滑石圭

    长条形片状,上端有一剑头形三角,中部为长方形,最下端亦呈方形,中有小圆孔,但两侧向内凹凿,较中部稍窄,应是便于手持。整器打磨光滑,光素无纹。滑石圭源自玉圭。玉圭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又作“珪”,一直是历代王朝重要的礼器之一。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依其大小,以别尊卑,也是持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 滑石万石仓

    乳白色,莹润有光泽。上有四阿式仓顶,对角为有凸起的四脊,四面有凸起的条条瓦棱。器身 正面有门框及可以开闭的仓门。右侧门框上刻隶书“万石仓”三字,书法秀美、文字清晰。该滑石“万石仓”是汉代粮仓的缩影,为研究汉代我国南方粮仓的结构和建筑特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滑石井

    上方下圆,上端四周有长方形井栏,中间露出圆形井口,两侧有安井架的小圆孔。器身为直壁,垂腹,平底,底径稍大于口径。较诸上一件滑石井,此井用料和制作均略显粗糙。

  • 滑石井

    整器呈上方下圆状。井口上置一正方形井栏,直口平唇,四周有宽沿;井身圆筒形,直壁,平底,壁较厚。该井保存完整,雕刻精致,打磨光滑。出土墓葬有确切年代,可作为断代的标准器。

  • 滑石灶屋

    灶屋为四阿式顶,四脊突起,每面都有直条形瓦棱。灶屋仅正面敞开,其他三面皆有壁,背面有两个兽头形烟囱。内壁下方置一灶台,台上可置炊具等。灶下有两个拱形门,应是用于生火。灶屋外墙上刻有“造”、“造屋”等文字。这是按照汉代灶屋形状,精心雕刻的模型明器。

  • 滑石暖炉

    整器长方盒形,无盖。直口平沿,深直腹,下腹稍敛,腹部两侧各有一柱形柄。平底,底部四角各有一个方柱形足。炉内空间被一横一竖两道直壁分隔,形成三个小的长方形。长沙汉墓还出土过铜质和陶质暖炉,炉内烧木炭,既可用来取暖,亦可温煮食物。

  • 滑石熏炉

    青灰色。炉盖近似圆锥体,四面镂空,以透雕手法刻画出山峦和树木。炉身为豆形,深弧腹,口沿下饰领圈。高柄,喇叭形底座。柄中央饰一周凸弦纹,底座边缘则向内凹凿一周。此器的独特之处为器盖的透雕,镂空处既是装饰,亦是出烟孔,可谓匠心独运、技法醇熟。

  • 滑石熏炉

    炉盖以高浮雕手法雕刻出重重耸立山峰,群峰下隐秘处又镂空出多个香孔。炉身为圆豆形,子口平沿,浅弧腹。腹下一圆柱形高柄,高柄中部凸雕绳索纹一周。底座为覆钵式。这件熏炉倘若付诸使用,合上炉盖,当香料在炉身燃起时,缕缕青烟从群峰间隙中缓缓飘出,飘渺的意境宛若雾霭中的仙山。此器构思之精巧、造型之独特,不得不让人惊叹。

  • 滑石熏炉

    乳白色。盖与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器盖以浅浮雕的方式,塑造出三至四层错落有致的山峦,峦峰表面又阴刻细密的云气纹,烘托出一种云雾缭绕的意境。盖口沿处饰一道凹弦纹,弦纹下方划一周波浪线。器身为深垂腹,腹部一侧伸出一方柱形柄,便于持握。下承喇叭形底座,座柄较矮。此即所谓“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这件滑石熏炉材质莹润、制作考究。整器远望如层峦叠嶂、云山雾罩,将绚丽的自然之景刻画得栩栩如生,堪称馆藏滑石器的上乘之作。

  • 滑石豆形灯

    该豆形灯制作规整,外壁打磨光滑。此式样的滑石灯馆藏共有五件,均出自常德西汉或新莽墓葬,其他地方出土较少,为研究汉代灯具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滑石镜

    镜面光素无纹,局部尚存一层朱砂。镜背纹饰应系某种尖细的工具刻划而成,线条细若游丝、若隐若现,近似于漆器中的锥画纹。镜面涂朱砂或与当时盛行的迷信有关,可能具有辟邪以保护墓主的作用。

  • 滑石案

    四周边框外卷,平底,底部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矮足。此滑石案出土于新莽时期的墓葬,应是模仿漆案的明器。案在战国秦汉时期是用于承载餐具的器皿,其上可以放食盘、耳杯、卮、竹箸等一整套餐具。当时人们宴飨进餐皆席地而坐,每人面前一张独立的案,各自据案分食,此即所谓“分食制”。

  • 滑石勺

    灰色。勺头椭圆弧形,一边自然延伸出长勺柄,勺头敞口,浅弧腹,圜底。该滑石勺器形与现代餐勺颇为相似,其用途也与现今之勺相近,在当时常用来舀取羹汤。勺有时与魁相伴出土,或为民间配套使用的餐具。

  • 滑石魁

    器身一侧有L形柄,利于手持,不易滑落。外壁打磨较光滑。魁应是用来盛羹的食器,一说为挹酒的长柄斗勺。

  • 滑石双鱼盘

    盘内以高浮雕手法雕刻双鱼。双鱼呈同向对称排列,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可爱,身上鱼鳞层层细划,片片清晰,足见刀法精湛。因鱼繁殖能力强,且“鱼”谐音“余”,古代器皿中常见雕刻或描绘鱼纹,寓意子孙绵长、连年有余。该双鱼盘集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堪称为一件新莽时期的艺术佳品。

  • 滑石耳杯

    为同墓出土的一对,大小形制相当。整器皆呈椭圆形,月牙状双耳微上翘,弧腹较深,平底无圈足。器形相对轻巧,器表打磨光滑。馆藏汉代滑石器中,类似的圆耳杯数量较多,应是仿漆耳杯的明器。耳杯盛行于战国秦汉至晋代,又称“羽觞”,或因其形状似爵(雀),双耳象雀之羽翼。一说饮时杯上可插手羽毛,旨在催人速饮,故此得名。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耳杯,其上书有“君幸酒”、“君幸食”等字样,可见耳杯在当时不仅用于盛酒,也可用来盛羹。

  • 滑石深腹杯

    豆白色,直口尖唇,深直腹渐下渐收,下承喇叭形圈足。制作精致,打磨光滑。深腹杯在汉墓中出土较少,相较于漆卮和耳杯,是一种不甚常用的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