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青铜器
  • “嘉靖三十九年”钟

    年代 :

    乐器。钟顶部为竹形纽,竹根紧扣钟身,形象生动,刚劲有力。铜钟表面以凸弦纹分隔,行格间铸有铭文“国太民安”、“风调雨顺”“嘉靖卅九年……”等,钲部满铸文字,多为人名。此钟为嘉靖三十九年(1560)铸造,值得注意的是其后面将此钟文字的编排,匠人名字等都作记录,是研究明代铸造铜器的重要资料。

  • 宋大晟“黄钟清”钟

    年代 :

    乐器。为宋徽宗时大晟府乐器大晟编钟之一。大晟编钟一套共28件,计正声12件,中声12件,清声4件(其中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各一)。此钟名“黄钟清”,应为清声之一。形制仿先秦宋公成器,纽残,据其他尚存大晟铜钟分析,应为双龙形。钲部正面刻“大晟”二字,背面刻“黄钟清”三字,是研究宋代铜器工艺的重要资料。

  • “崇福寺”钟

    年代 : 五代十国

    五代大宝四年(961年) 高99,底径52厘米 乐器,钟的顶部为相背而立,形象生动的连体双龙,紧扣钟身成为钟纽,用于悬挂。钲部用弦纹分隔,有两处铭文,一处为“大汉桂阳监□铸造钟壹口,重二百五十,崇福寺永允供养,特□上资国祚,次及坑炉民庶,普获利饶。”另一处为“大宝四年大岁辛酉十一月二十四日┅┅”等字,其中有的字不清楚。此钟是研究桂阳矿冶和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 浏阳古乐编钟

    年代 :

    编钟,清道光九年(1829年)。通高30-33厘米。7件形制基本相同,为上下平,腰外鼓,有的腰部有凸线,上有半环纽或人字形纽。各钟上都写有律名。

  • 浏阳古乐特钟

    年代 :

    特钟,西周,通高43,舞修18,舞广12厘米。圆管状甬,中空,有旋,钲部饰乳钉枚36个,甬两侧各有一小孔,装有清代或民国时的铁质挂件。清代的浏阳古乐编钟原一套24件,此为其中的特钟。据说乾隆年间,浏阳邱谷士偶得樵夫从深山掘出的古钟,考定为成周大编钟,又去山东曲阜考察研究,后按照汉书图录,仿制出全套古乐器。浏阳县学的祭孔大典,就是使用他制作的乐器。咸丰末年,曾国藩邀请邱谷士演奏古乐,曾国藩赞叹不已,赠送他 “雅淡和平,精深正乐”的匾。曾纪泽将古乐推荐给了皇帝,浏阳古乐名声大噪,山东孔府也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全套古乐器。

  • “乾隆贰年”镈钟

    年代 :

    打击乐器。纽缺失,钟面设圆锥状枚36个,一面铭文为“总督两广部院鄂弥达,巡抚广西部院杨超曾,提督广西学院潘允敏,布政使司杨锡绂,按察使司黄士杰,分守苍梧道黄岳枚,桂林府知府杨廷璋,临桂县知县魏莲景,乾隆贰年岁次丁巳孟夏吉日。”另一面铭文为“广州府学典乐生温殿魁博制”。此器是研究清代学宫乐器制作的重要资料。

  • 铜镈钟

    年代 :

    打击乐器。钟面以阳线框隔,有圆锥枚36个。一件四面钲间有铭文:“杭州府学”,“万历甲辰仲秋上丁之吉”,“文庙乐器大昌”,“乐师潘中孚按律重修”。万历甲辰为1605年。从铭文中可知明代的文庙乐器必须保持完整,如有损坏就要按照乐律进行重修。从形制方面看,镈体变圆,在早期形制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造。

  • “至元己卯”镈钟

    年代 :

    打击乐器。钟体合瓦形,置螺形枚36个,缺纽。纽侧有铭文“衡州路儒学大成乐器, 至元己卯孟夏吉日置”。此器为元代衡州路儒学乐器,制作时间为.“至元己卯”元代有两个至元己卯年,一是元世祖元十六年(1279),另一是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世祖至元十六年天下末平,无暇注意礼乐教化,故此钟当是顺帝至元五年铸造。

  • 鎏金簋

    年代 :

    通高25.7,口径17.1厘米 食器。敞口鼓腹,四耳方座,器身及座饰兽面纹,座四角上有羊首纹,通体鎏金,显得富丽堂皇。《明史》记载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仪。’于是造银器,以金涂之。”涂金应是明代制作祭器的一种方法。

  • “万历”花形碗

    年代 :

    食器。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饮食器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下有足。此碗为花瓣形口,器底有铭文“万历壬寅菊月之吉裔孙吴勉学铸供大宗祠禴祀蒸赏宜尔子孙永保享用。”万历壬寅为1602年。吴勉学,官光禄署丞,后弃官专事刻书,为徽州府著名刻坊“师古斋”主人。

  • “洪氏祠堂”豆

    年代 :

    明崇祯六年(1633年) 高11.5,口径11.8厘米 食器。柄上有铭文“洪氏祠堂,崇祯癸酉岁广东分守道三省监军恭政嗣孙云蒸捐天平宴金置”。崇祯六年为1633年。洪云蒸,字化卿,号紫云,攸县漕泊人,明万历进士。任广州知府期间,整顿税收,平义粮仓,清理积案,严惩贪官,使社会秩序好转,人心安定,显示出他的治理才能,也体现了他“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因其政绩显赫,提升为两广都察史。朝廷赐给太平宴赤白金,他因此置祭器三套,分存长沙文庙、攸县文庙、漕泊洪氏家庙。

  • “天临赵府”盨

    年代 :

    食器,盛黍、稷、稻、梁等。器为椭圆形,口稍敛,腹外鼓,底下收,花边形足,两侧有兽形耳,口外中部的简化牺首,两侧排列云纹状兽纹。原应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器内底铭文“钦州路灵山县儒学祭器,至元已卯岁仲夏吉日置”,外底铭文“天临赵府,李景深造”。从器内底铭文记录可知此器为灵山县儒学祭器。元代灵山县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钦州路。元代的长沙,其先称潭州路,1323年,泰定帝召图帖睦尔于海南之琼州(今海口),越五岭北上,行至潭州又有旨命他暂停,在长沙滞居数月。1328年泰定帝死,权臣燕铁木儿发动政变,饱经流离之苦的图帖睦尔

  • 海水纹器座

    年代 :

    元(1339年) 高2.9,内口径9.3厘米 器座呈方形,直边,中部有一圆孔,应是某器的器座。器表饰水波纹,一侧有铭文“祁阳县儒学祭器,达鲁花赤亦憐囗囗进义,提调官囗囗王承直,主簿崔囗仕,典史焦友谅,教谕陈时升,至元后四年戊寅秋誌。”至元后四年为1339年。浏阳文靖书院祭器中也有同样的器座,可能是铜豆座。同样形制和铭文的器座两件,应是祭祀时摆放着成双成对的祭器。从铭文所记录的官职名称看,元代对儒学祭器的制作非常重视。

  • “陈州府学”豆

    年代 :

    食器,盛放祭祀用品。器身盆形,喇叭状圈足;腹部饰鸟纹,圈足上饰环带纹。一侧有铭文:“陈州府学祭器道光戊戌春三月,天津王掌丝敬造”。道光戊戌为1838年。宋元以来的祭祀重视笾和豆,数量多少代表着身份高低,《宋史・志第五十八》:“诏太常礼院定州县释奠器数:先圣、先师每坐酒尊一、笾豆八……有从祀之处,诸坐各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烛一、爵一。”

  • 长沙府学豆

    年代 :

    食器,此豆盆形器身,圆柱柄,下为圈足。柄上有“长沙府学,崇祯癸酉岁广东岭东道三省监军参政洪云蒸捐天平宴金置”等铭文,崇祯癸酉为1633年。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一级为秀才,经过县学与府学考试,合格的人成为秀才。县学与府学是秀才学习的地方

  • 鎏金兽面纹觚

    年代 :

    口径15,高28.6厘米 酒器。方形,敞口,直腹,圈足,四角有扉棱,颈、腹、圈足上饰兽面纹,通体鎏金。从形制方面看具有商周时期铜觚特点,从纹饰及鎏金等工艺看,就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明清时期的觚在用途上有了变化,有的作祭祀用品,有的作摆件,此觚应为祭祀用器。制作规整,研究明代铜器工艺的重要资料。

  • 兽面纹觚

    年代 :

    酒器。此觚体胖器矮,具有商代早期铜觚的特点,但从装饰的蕉叶纹,回龙纹,兽面纹,以及表面的锈色等方面看,应是元代产品。宋元时期,高级官员的家庙祭器由皇帝赏赐,一般官员的家庙祭器由自己制作,在上层统治阶级大量仿制古代器物的推动下,使用仿古器物成风。

  • 铜爵

    年代 :

    酒器。一件器形高大,伞形立柱,龙首鋬,腹部饰兽面纹,具有商周时期铜爵的特点。造型庄重大气,纹饰线条犀利,应是明代大户人家的宗庙祭器。另一件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月制作的方氏宗庙祭器。其铭文置于流口下,这种格式的铭文在元代已经出现,清代的铜爵大都置于此处。

  • 兽面纹爵

    年代 :

    酒器,多见于商至西周早期,随着周人对酒的禁令,这种器物后来少见。宋代以来为了复古礼仪,这种器物又得到了发展。此爵口沿平,沿中部收缩处立柱,直腹圜底,三足,一侧有鋬,腹部饰兽面纹。流下有铭文,记载此器为元至正庚寅((1351年)淮安县制作的儒学祭器,是研究元代儒学祭器的重要资料。

  • 夔龙纹盉

    年代 :

    酒器,商周时期的盉为温酒或调酒器,明清时期的制酒工艺进步,一般人家都不使用调酒方式,此时的盉主要是作盛酒器,盛酒以注入爵中。此盉缺盖。前有圆形管状流上扬,后为龙首鋬,袋形足。饰夔龙纹及宽带曲折纹,纹饰简单清晰,器形规整实用。

  • 鸡首提梁盉

    年代 :

    温酒或调酒器。此盉的形制多见于战国至汉代,其纹饰又是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鸡首为流常见于汉代及以后的鸡首壶,盖上的捉手为象尊,背驮瓶,具有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太平有象造型,盖内有仿古铭文。此盉将不同时代的特征集于一体,看上去协调而又美观、铸造工艺精致,体现出这一时期的造型工艺水平。

  • 多环方罍

    年代 :

    酒器。方形,敞口,直腹,圈足,器身四面凸出,断面呈“十”字形,两侧腹中部对称有凸棱,凸棱下有一横置的纽。颈到腹部多饰铜纽衔环耳,圈足足底也饰有一环,使用时似铃铛作响。明清时期的铜器中还有百环尊等,以环为饰是这一时期装饰的特点。整器构思奇特,较为少见。

  • 凤鸟纹方罍

    年代 :

    罍为酒器,也可作水器。此罍形制特殊,罍身与商周时期的方罍相似,两侧却各伸出一个鸟首,从器物的功用方面考虑,此鸟首并没有实际作用,鸟首的作用显然在功用之外。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有关于神鸟的说法,如凤鸟有见则天下安宁。此鸟长颈有冠,属于神鸟,祭祀时有神鸟的出现,也就得到了长久安宁的效果。

  • 九狮方罍

    年代 :

    酒器。器为方形,有盖,一狮盘踞在器盖上,既是装饰又是盖的捉手。颈腹间攀附着8个狮子,有的望着器盖上的狮子,有的翘首回望,姿态各异,形态生动。器盖内有仿古铭文,是明清时期人们喜爱以古代器物作为宗祠祭器的具体体现。此罍造型规整大气,纹饰生动形象,为清代铜器中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