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青铜器
  • 鎏金观音像

    年代 :

    观音头戴宝冠,面相丰润,慈眉善目,肩宽腰细,双肩各有一朵莲花绽放;上身袒露,身披帛带,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触地印,结半跏趺坐于束腰式仰覆莲座之上,右脚垂放在一枝莲花之上;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边缘饰连珠纹。鎏金工艺精湛,造型精准匀称,是明代佛教艺术的精品之作。

  • 鎏金观音坐像

    年代 :

    观音头梳高髻,面颊长圆,高鼻小嘴,眼睑低垂,身着连帽天衣,下身穿长裙,露出裙褶和腰带结,胸前悬挂璎珞,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莲瓣圆润,边缘饰连珠纹。背座刻发愿文:“大明嘉靖十年三月内北京僧人法喜河湟铸造铜佛四尊同缘八弟子法存法满”。另有“佛匠上河湟铸”六字。整体造型简洁流畅,形象庄重优雅。 

  • 鎏金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一般以磐石为座,呈游戏坐姿,犹如观赏水中月影一般,故有“水月观音”之称。此尊观音头戴花冠,面相端庄;躯体丰腴柔软,身披天衣,腰束罗裙;右腿支起,左腿横盘,右手搭右膝上,左手支在左腿后,显现大自在姿势。全身佩饰璎珞珠宝,整体造像比例匀称,具有写实风格。

  • 鎏金观音像

    观音头梳高髻,宝冠高耸,冠带飘逸下垂于两肩;面颊慈祥,眉毛修长,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项挂璎珞,天衣裹身,帔帛绕肘,下身着裙,线条流畅;左手下垂轻捏帛带,右手上扬施无畏印,露跣足,站姿优雅。,鎏金脱落,但不失美感。整体造型简洁,具有辽代造像特征。

  • 鎏金佛像

    年代 :

    佛像头饰螺发,肉髻高隆,脸型方圆,面相丰满,五官匀称,眼睑略低垂,表情静穆;身躯肥硕,身披通肩袈裟,右肩搭一袈裟边角,下身裙裤裹膝,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跏趺坐姿,双手施安慰印。造型简洁古朴,神态沉静典雅。

  • 鎏金无量寿佛像

    年代 :

    佛像通体鎏金,嵌绿松石;头戴宝冠,面相安详端庄,身披帛带和璎珞,下体薄衣紧贴,衣上点缀朵花,简洁大方;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椭圆形束腰仰覆莲花台座上。整体造型优美,线条自然流畅,为明代佛教造像精品。

  • 大日如来佛像

    年代 :

    如来佛头戴宝冠,面形方圆,细眉长目,大耳下垂;身披露肩袈裟,右肩搭一袈裟边角,下身裙裤裹膝,腿部略呈椭圆形群褶,衣纹自然流畅;手施智慧印,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边缘饰连珠纹;座背有“成化十四年邓和尚造”刻铭。整体造型丰腴细腻,形象端庄慈祥,为铜铸佛像精品。

  • 弥勒佛(布袋和尚)像

    弥勒佛为布袋和尚形象,面相肥大,张嘴作大笑状,双眼微眯,双耳垂肩,袒胸露腹,结半跏趺坐于低矮台座之上,肚大而圆,左手提装满宝物的布袋,右手持念珠,一副憨态可掬之姿。整体造型灵巧,工艺精湛。该形象依据后梁时期一个自称弥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样塑造,是弥勒佛世俗化的反映。

  • 鎏金阿弥陀佛像

    佛像头饰螺髻,肉髻高隆,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着袒露右肩袈裟,肩搭覆衣角,衣着轻薄贴身,衣褶转折自若,流畅生动;双手于腹前施上品上生印,表示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边缘饰连珠纹。整体造型简洁,形象庄严肃穆。

  • 鎏金坐佛像

    残高34厘米 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明显;面相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身着通肩袈裟,长衣敝膝,自然垂落,衣褶流畅,凹凸有致;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施触地印。整体造型庄重优雅,线条简洁流畅,表现出宋代造像艺术风格。

  • 伏虎兽面纹铙

    年代 :

    尺寸:残高87、甬残长29、铣宽63.5厘米,重154千克 来源:1978年宁乡老粮仓北峰滩出土 

  • 鸮卣

    年代 :

    酒器。由相背的两鸮构成,口部椭圆形,索状提梁,环状钩连,圈足上有四矮足,颜色翠绿。盖已失后配。

  • 龙纹戈

    戈为古代勾兵,用于钩杀,是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格斗兵器。《诗经》云:“称尔戈矛”,器物中亦往往自称为戈。标准的戈由戈头、柲(柄)、铜冒、铜鐏四个部分组成。

  • 四系簋形器

    年代 :

    敛口、折肩、圈足。肩腹之际施一周索状弦纹,自腹部向上斜伸,有四个绹索状环形系。与四系相间对称设四道扉棱,并以之展开四组简体兽面纹。圈足上浮三道三股辫纹。此器造型独特,装饰风格新奇流畅,独具特色。

  • 鸮卣

    年代 :

    酒器。盖已失后配。鋬耳为兽形,提梁作绹索纹,已残断。下有四足。器腹主纹之间或主纹线条、轮廓之上有细密的几何纹。器外底单线条刻画飞鸟纹。

  • 龙首鋬盉

    年代 :

    调酒器。此盉侈口,长颈,分裆三蹄足。器盖上有一盘踞的卧龙,龙头凸起为捉手。器盖上有三条短扉棱。器身一侧有龙形鋬,龙首凸起,鋬下有垂耳,似龙尾。器身另一侧有一龙形流,流口为龙头。颈部饰有龙纹,并间有涡纹。腹部饰有夔龙纹并以云雷纹衬底。此盉造型别致,独具特色,体现出西周时期湖南地区铸造青铜器的高超水平。

  • 蟠龙蕉叶纹铜罍

    年代 :

    容酒器。侈口,颈部内敛,肩部丰满,肩上有一对夔龙形耳,弧腹斜收,圈足较高。带有夔龙形耳极为少见。肩部饰凤纹和夔龙纹,凤纹与夔龙纹相间排列。腹部饰6组下垂的蕉叶纹,每片蕉叶均以两条相向的立式夔龙组成。肩腹部纹饰以一圈重环纹相隔。该器造型庄重,典雅大方,极具湖南地区青铜器特色,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精品。

  • 兽面纹尊

    年代 :

    容酒(水)器。大敞口,折肩,肩部分立有三牛首和三个扁身立鸟,此外,牛首上还各饰有相同的扁身立鸟。腹部饰全分解式兽面纹,两角间有一对匕形饰,兽身下有夔纹。圈足上有方形镂孔。圈足下似有三个小矮足,应为浇注口。

  • 兽面纹尊

    年代 :

    容酒(水)器。大敞口,折肩、折腹、腹部、高圈足。腹部饰兽面纹,肩部有3个圆雕的牺首和3只立鸟相间排列。以云雷纹为地,纹饰粗大,特别是其地纹,比一般铜器上的地纹要粗大,腹部和圈足间有三个很大的“十”字形镂孔。该器造型高大,装饰精致,与著名的四羊方尊等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代表了湖湘文化在早期青铜时代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与科技水平。

  • 兽面纹鼎

    年代 :

    食器。竖耳,深腹,圜底。表面粗糙,腹部饰夔龙纹6条,两两相对,足略呈蹄状,上有兽纹。

  • 三羊纹鬲

    年代 :

    食器。两耳立于口沿上,长颈,分裆,三个柱形空心足。颈部饰一周斜线勾云纹,腹部饰三组大卷角的羊纹。

  • 人面纹方鼎

    年代 :

    高38.5,长29.3,宽23.7厘米 1959 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器作长方形,立耳,直口,口略大于底,平底,下有四足,四角有扉棱。器身四面浮雕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额上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器内侧近口处有铭文“大禾”二字。该器是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为饰的方鼎。

  • 鸟纹鼎

    年代 :

    食器。竖耳,深腹,圜底,柱形足内部上端空。腹和足上部有扉棱,腹部六条,扉棱间饰凤鸟,共有十二只,足上部饰龙纹组成的兽面。近口沿内壁有“庚戈父”三字。

  • 兽面纹爵

    圆菌柱,腹部横剖面为椭圆形,素面,鋬内壁铭文为父乙。出土时残。